洞见财经 资讯 盛木为怀:木文化与传统宗教情结

盛木为怀:木文化与传统宗教情结

在中国,宗教盛行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神树,具有沟通天地的能量,这大概源于东方人对木的特殊情感树木被神话,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没有遇到自然灾害,树木是可以与世长存的,许多树木的寿命都在百年以上,台湾省阿里山的红桧,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层层叠加的年轮,本身就如神话。对神木的崇拜,成为中国人的自然宗教之一。 ■阿里山的红桧,高大粗壮,气势磅礴 万物有灵,是中国人较原始的宗教情怀,我们无从知道,古人是如何选择神木的,仅从字的边旁部首可以一窥端倪。带鬼字旁的树,非精即神比如槐树,在神…

在中国,宗教盛行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神树,具有沟通天地的能量,这大概源于东方人对木的特殊情感

树木被神话,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没有遇到自然灾害,树木是可以与世长存的,许多树木的寿命都在百年以上,台湾省阿里山的红桧,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层层叠加的年轮,本身就如神话。对神木的崇拜,成为中国人的自然宗教之一。

 

■阿里山的红桧,高大粗壮,气势磅礴

 

万物有灵,是中国人较原始的宗教情怀,我们无从知道,古人是如何选择神木的,仅从字的边旁部首可以一窥端倪。带鬼字旁的树,非精即神

比如槐树,在神话故事《天仙配》里,不仅充当媒人,还能说会道,促成天上地下一桩姻缘。近来有好事者,找到树的原型——安徽西青区南河镇傅村一株老槐树,不知真假,年龄比秦始皇还老,当媒人是够资格了。

还有一种树叫“鬼见愁”,据《千手合药经》说:如果修行者要降伏大力凶猛的鬼神,只要砍取一根这种树,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然后供入火坛中,即可降伏鬼神而平安无事了。

崔豹在《古今注》说得更具体:“有一个神巫叫宝眊,能以画符念咒召集百鬼,再用鬼见愁树棒打杀”。人看不见鬼,但心里踏实了,这是理想而环保的驱邪之物,制成手链、念珠,当作礼品、收藏品都很通达,即便是无神论者,也不会拒绝平安二字。

鬼见愁不那么易得,在民间一直有以桃符避邪之风,《山海经》记载,东海度朔山上常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于是出来降鬼,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捉拿百鬼,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恶鬼绑起来,专送给神虎充饥。但是鬼太多了,捉起来太累人,于是智慧的黄帝想出一个法子,在春节前夕让家家户户都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悬挂门前。

 

■《山海经》中的志怪故事反映出古代的风俗文化

 

再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也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让他俩当门神,到今天,桃符已经被春联取代了。树木不具有侵略性,是安全系数极高又温存体贴的生活良伴,因此,在自然界中被公推为驱邪避害的首席载体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真正带来信仰的神木是菩提树,它从遥远的古印度传到中国,之所以能够遍地开花,和中国人的木崇拜情结有关,基督教的受众就少得多,比起沉重的十字架,中国人更愿意相信坐在神树下开悟的释迦牟尼,悟在中国传统哲学里很重要的理念,菩提的意思就是开悟的智慧。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都与树木有关:他降生于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树下,成佛于菩提树下,最终圆寂于娑罗双树下,由始至终,树木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诸法由因缘而起,缘是佛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它像风一样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世间轮转,就像中国人与木的缘分,从一开始注定就难分难舍。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对木的选择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广结善缘,众缘和合。这是木的精神,也是佛法对中国人的教化。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就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融会中壮大自己。佛教文化的输入,不仅给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文学、音乐、美术等等方面都带来了新鲜活力,对于华夏几千年的起居方式的改革和演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一棵菩提树开启了中国人的智慧,也谱写了木与宗教的不朽篇章,当深入到佛教中的各种法事、仪轨时,木做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处处彰显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力量。

佛教的建筑多为木结构,经过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建筑的交融,形成具有中国传统形式的布局。在中国古代的城市里,主要的大型建筑只有皇帝的宫殿,贵族的府第以及行政衙署。这些建筑是警卫森严的禁地,而且在形象上,和广大人民的比较矮小的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巍峨连绵的少林古寺

 

有了佛教建筑之后,在中国古代的城市里,除了那些宫殿府第衙署之外,也出现了巍峨的殿堂,这些佛教建筑丰富了城市人民的生活,普罗大众可以进去礼佛、焚香,亦可在广阔的庭院里休憩,这些由木结构建造起来的宫殿既雄伟又不失轻盈,既肃穆又不失世俗的亲和,为中国人的身心注入安逸、平和的气息。

寺院里佛像、供桌、用具无不与木有关,在颂经声之外还有一种会唱歌的木头——木鱼,它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制鱼形法器,剖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敲之发出朗朗之声。木鱼有两种:一种为圆形,刻有鱼鳞,和尚念经时敲敲,以调音节。

 

■僧人念经时所敲打的木鱼

 

又说,鱼睡眠时是不闭眼的,提醒和尚念经时要集中精力,不要有口无心呼呼入睡。另一种为长形,悬于寺院斋堂之前,朝、中二时粥饭击之,禅僧呼之为“梆”。

金刚橛也是木质雕刻而成,大的金刚橛通长29厘米、直径5.2厘米,小的金刚撅通长18厘米、直径4厘米.金刚橛是密宗降魔镇妖的法器之一。在修行密宗时,将金刚橛插于坛城四隅,用以结界,使坛城坚固如金刚,诸障无法侵扰。看似弱不禁风的木,在宗教宏大力量的辉映下,拥有了不可思议的神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佛教以香来寓意心灵的美好,以此奉劝世人出离自我私心,从恶念中解脱出来。檀木、沉香等外来木、都是佛教里的有名香树。檀在印度的梵中,有“布施”的意思,这或许是檀木进入佛教仪式的缘起。因此,佛制品多为檀木所制,佛珠,佛经书、护身符等,多不甚数。

 

■佛珠,僧人的“标配”之一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像,优填王用的栴檀木,就是檀香木。

世界上现存的檀木,有青檀、白檀、绿檀、紫檀、黑檀、红檀、黄檀等,每种颜色做成的佛珠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集齐所有颜色的檀木佛珠为最好。“一念去而万念不存”,紫檀念珠代表了百毒不侵、万古不朽、邪不沾身,对受持者有全方位的卫护。檀木所散发的香气有益身心,使情绪平衡、安祥、沉静,益于禅定,檀木还有净化空气的奇效。在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时代,手腕上戴一串紫檀,让佛祖心中留,也让心如止水不受外扰。

佛教文化与木的碰撞,不仅在寺院、僧佛之间,对世俗的改变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佛教用具促进了汉地家具的发展、改革和演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佛国家具的启迪下,中土的匠师们从佛座和塔基的须弥座中吸取灵感,又创造出箱型结构和束腰家具的新形式。佛教的输入,带来了高型坐具,在高型坐具的带动下,汉地的其他高型家具相应兴起,这是我国家具史上的关键一页。因此,佛教的输入,须弥座的出现,开启了中原匠师的灵感和创造力,创造出箱型家具和束腰家具。

 

■清 八角形铜塔须弥座

 

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从唐朝以后才开始有桌子的概念,从席地而坐的几案到高型家具的出现,佛教文化以其广大的公信力,无意中改变了中国家具的命运。如同凤凰涅磐,失去生命的树重获新生,在木家具中继续存在下去,并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焕发光彩,由宋走向明清木家具的辉煌巅峰。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对家具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今天的古典家具中,依然可以看到佛教镌刻在木家具上的烙印,由佛教延伸的禅宗和文人追求的禅意,在现代家具的设计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佛教经典中阐释的三观,不自觉地透露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和世俗追求的圆满、和美、吉祥,由这种思想营造出来的家具充满独特的意境风格。例如莲花这一佛教题材,本是涅成佛之台座,返本归真之环境。但在中国的佛教纹饰中,却以柔美坚韧的形象,代表贞洁与高尚之品性。

 

■清 紫檀荷花纹床

 

于是,莲花这一母体文化的题材便被人们赋于新的更浪漫的解释,并长期使用于佛教图案中,而在某些民族文化中,几乎所有的程式化了的佛教纹饰,都有了文化诠释或理性的阐释。众多的纹样被采纳到中国俗文化的福、禄、寿、禧等象征形象中,或者进一步构成同心、万字、方胜、连理等民俗图案结构。

与佛教图案有关的如意纹相当广泛,它的基本形状是一大一小的两个云头状曲线形,中间用一条有停顿转折的圆滑波线形联结。纹饰就是更新的统一的产物,是文化层面上追求精神、心态的表现的反映。明清两代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了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充分体现了佛教与木文化的交融。

我们今天使用的这些家具以及木制品,不仅仅是古典主义和实用主义在生活中构建的物质享受,同时也是一个古老、智慧的宗教与温存、美好的木文化架设的精神楼阁,让今人在“盛木为怀”的宗教情结中乐得其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洞见财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jcaijing.com/news/157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